厦门大学孙阳副教授访问研究部
(文/张洁)
4月21日,厦门大学孙阳副教授应邀访问我研究部,并作了题为“地核下铁的结构和相变模拟研究及其对内地核形成与结构的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李永钢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孙阳副教授主要围绕内核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成分仍然存在的争议,介绍了地球内核条件下铁的成核机制和富铁氧化物的稳定组分和结构特征。在内核条件下,通过理论模拟提出了“两步成核机制”,这对于理解地球动力学行为和地球历史非常重要;另外,他预测了一系列富铁组分的铁氧化合物,分析了铁原子和氧原子的分布特点,进一步获得了与实验XRD数据一致的富铁氧化物,这有利于更加深入理解地核的成分和结构以及演化过程。
报告后,参会师生就报告中诸多研究细节与孙阳副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孙阳,厦门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曾于2011和201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和博士学位,师从丁泽军教授。2016-2020年先后在美国Ames国家实验室Kai-Ming Ho研究组和哥伦比亚大学Renata Wentzcovitch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202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物理系担任副研究员并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兼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极端高温高压下材料结构和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近年来主要研究地核物质的结构和相变过程,探讨这些理论结果对认识地球内核形成与演变的意义。在PRL、PNAS、GRL、The Innovation、ACS Nano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